作者:王海濱
中建集團前董事長易軍在接受《董事會》雜志采訪時曾說過:作為董事長,我在集團管控中的定位有三個:一是帶領公司董事會,制訂集團的戰略管控目標;二是培養集團及控股子公司領導人才,向董事會推薦;三是推動管理的標準化,提高管控水平。把標準化和戰略、人才管理作為集團管控的三大重要工作之一,凸顯了中建對標準化工作的重視。
中國建筑業最早接觸世界先進的管理經驗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魯布革水電站”項目。當時,日本大成公司以比中國與挪威聯營體低36%、比標底低43%的標價中標,并提前5個月完成了隧道貫通,這一成就震動了國內建筑業。全國施工工作會議于1987年6月提出全面學習、推廣魯布革經驗的重要性。建設部等5個部委選出了18家大型施工企業,推廣魯布革管理經驗,全面推動中國建筑業工程管理改革。1991年,中建總公司派遣中建三局人員前往日本大成公司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工作研修,全方位學習了日本大成的組織體系、經營特點以及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這次學習讓中建集團明確了與國外先進企業的差距,開啟了內部管理不斷提升的歷程。
在內部管理工作中,標準化工作是重中之重。根據筆者的研究,中建在標準化工作中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在這一階段,中建總公司剛剛成立,對二級單位屬于弱管控,標準化建設基本上由各二級單位自由發揮。最初,中建各二級單位主要將ISO9000作為企業內部管理的核心內容。如中建三局在1992年就開始實施ISO9000標準體系,依靠領導重視、全員參與、精心設計、大膽實施、認真審核,不斷優化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隨著ISO14000、ISO18000系列標準和國家一系列標準規定的頒布,以及業務體量增大帶來的管理復雜化,企業的管理體系也出現了多張皮的問題,各單位都在探索如何解決,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建五局三公司2007年推行的紅藍黃三色書。其中,“紅皮書”作為公司標準體系的總綱、九大職能序列管理分冊“藍皮書”作為公司標準體系的主體、下屬機構實施細則“黃皮書”作為公司標準體系的補充,紅、藍、黃“三色書”構成了公司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到位的標準化管理體系,企業標準體系初步成型,這套標準化管理手冊還獲得了國家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2003年,中建國際編寫了項目管理手冊,應該是中建系統內企業第一次將項目管理的所有模塊融合到一本手冊中。
2009年中建股份發布了《項目管理手冊》,以項目成本管理為核心,以項目生命發展全過程為線索,串連項目管理的各環節,對全集團的項目管理工作進行了規范和指導。2010年中建“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專業化、區域化、標準化、信息化、國際化”的“五化”策略,把“標準化”工作上升到全集團的戰略高度。集團成立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完善了組織體系建設,加強了公司總部與二級企業的上下聯動。股份公司搭建集團標準化總體框架,構建總部制度體系樹,實現制度的分級分類分層管理,并初步編制了子企業治理結構和組織結構標準化基礎方案。2013年,中建八局在集團標準化規范要求下,對公司的管理制度進行全面改版,通過現狀梳理、明確接口、優化業務流程等工作,完成了管理制度“系統化、流程化、表單化”的調整,在公司層面建立體系完整、統一受控的標準化體系,實現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機構成本、塑造統一企業內涵的目標,也為后續的快速迭代優化奠定了基礎。隨著人員的內部調動,中建八局標準化體系的模式在中建四局、中建新疆建工等公司推廣,帶動了集團系統內部標準化工作的提升。同時,標準化的可復制性也使得整個集團可以快速進入到之前很少涉足的市政、鐵路、水利等基建項目,并保持利潤率的穩定。
2017年,國資委將“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列為當年的重要改革任務。中建八局抓住這一機遇,于年底提出了為期三年的“低成本運營戰略”,通過精益管控和開源節流等手段實現低成本運營,制定了三年的提升目標。該計劃以商務管理手冊為綱領,充分發揮商務系統帶頭作用,各系統協同參與,梳理出了152項無效成本,并整合了330項成本管控要點和157項企業成本管控要素,同時配套建立了各專業的精細化管理制度,形成了全面覆蓋的低成本運營體系。為了進一步推進宣傳工作,中建八局還建立了“八局經濟”微信公眾號,通過征文、報刊等宣傳方式,推進主旨演講、案例評選、大商務講堂等活動。與此同時,集團的另一個龍頭企業中建三局于2018年發布了《系統成本精細化提升方案》,并根據不同項目類型,發布了一系列住宅工程、公共建筑和基礎設施等精益建造實施指南,引導項目應用精益建造方法,提升履約水平,減少浪費,降低消耗,實現增值提效。在中建的“十四五”規劃中,深入推進精益建造也被提出,并要求從事工程建設業務的子企業都應建立和完善符合自身實際的精益建造體系。中建集團的標準化工作正在快速推進。
中建集團標準化的發展歷程通常由頭部領先的二級單位進行探索,集團總結推廣,最終實現整體提升。當然,中建集團的標準化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上級檢查管理體系的固定格式要求導致二級單位只能建立兩種形式的標準化文件,從而增加了修訂工作的工作量。此外,由于早期缺乏對信息化的整體規劃,現在需要額外的投入才能重新替代。盡管如此,我們仍然不可否認標準化建設在公司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自2010年至今,中建的營業收入從3700億增長到超過2萬億,建設業務毛利率從7.56%增加到8.66%,標準化的功不可沒。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