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濱
在建筑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標準化管理成為建筑企業保持競爭力和提高綜合實力的重要手段,很多企業都已經建立了標準化體系,然而,標準化建設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不斷完善和優化標準化管理體系。本文將重點探討建筑企業標準化持續優化的方法,并圍繞內部管理、標桿企業、政策和標準規范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1.有效利用內部信息
現在絕大部分企業都通過了ISO管理體系認證。在ISO管理體系中,管理評審是PDCA循環的重要一環,但很多企業卻并不重視,僅僅流于形式主義。然而,如果能夠有效運用管理評審這一活動,它將為標準化的管理提供豐富的改進意見。在管理評審中,將內外部信息的變化、客戶的反饋、審核的結果等信息作為輸入,對質量、環境、安全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通過綜合分析這些信息,可以識別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制定相應的改進計劃,優化標準化體系。這樣,企業就能不斷改進和完善自身的管理體系,不斷提高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
除了管理評審,對其他的信息利用也可以有效改進標準化體系。例如,中建八局通過對以往訴訟信息的分析,發現造成訴訟最多的七類項目。在此基礎上,他們提出了項目七不接的要求,并將其寫入標準化手冊中,以此有效地規避風險,提高企業整體績效。這種通過內部信息的分析得出的結論為管理決策提供了更加科學的依據。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內部信息的有效利用對于標準化體系的持續改進非常關鍵。企業應該充分重視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建立高效的信息匯總和評估機制。同時,要鼓勵員工積極參與信息反饋,建立良好的內部溝通渠道,讓信息流動暢通。
2.借鑒標桿企業管理經驗
標桿企業擁有眾多先進的經驗,值得其他建筑企業深入研究和學習。通過對行業內標桿企業的深入研究,建筑企業可以發現其成功的管理模式和經驗,并將適合自身企業的內容進行引用。這樣的借鑒和學習,有助于不斷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競爭力。
一方面,建筑企業可以學習標桿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建筑企業可以發現標桿企業在管理流程上更高效、更科學的做法,通過分析自身和標桿企業之間的差異,從而找到優化的空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
另一方面,建筑企業也可以學習標桿企業的先進工藝。標桿企業在施工過程中可能采用了一些優化措施和先進技術,這些技術的運用可能帶來更高的質量、更快的施工速度,以及更節約的資源。通過學習和引用這些先進技術,建筑企業可以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提高項目執行能力,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然而,建筑企業需要明確標桿企業的存在并不是為了簡單地模仿。每家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階段都有所不同,標桿企業的成功經驗未必完全適用于其他企業。因此,建筑企業在借鑒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深入思考,將標桿企業的經驗與自身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找到適合自己企業的改進方向。建筑企業還要不斷融會貫通,持續創新。將標桿企業的經驗融入到企業的管理實踐中,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創新,形成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管理體系。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實現長期的穩健發展。
3.關注最新的政策和標準規范
建筑行業受到政策法規的影響較大,政策和標準規范的改變可能導致企業原有的管理體系不再適用,因此建筑企業應當密切關注政策法規的動態,及時跟進相關標準的更新,以確保企業的管理體系始終與最新的要求相符。如去年出臺的GB 55023-2022《施工腳手架通用規范》,對腳手架專項方案的內容有明確的要求,包含了工程概況和編制依據、腳手架類型選擇、所用材料構配件類型及規格等十個方面,就需要建筑企業對相應的文件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優化,以滿足新標準的要求。如果企業忽視了政策動態的跟進,可能會導致標準化體系出現滯后,無法及時應對新的法規要求,從而帶來潛在的風險和不利影響。
標準化持續改進是建筑企業標準化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也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和持之以恒的追求。在標準化體系的更新過程中,建筑企業也應該充分重視知識傳承和培訓工作。對于標準化體系的更新,往往需要員工具備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企業應該建立健全培訓機制,確保員工對新標準和法規有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并能夠按照新的要求進行操作和執行。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