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和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對整個國家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2022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31.2萬億元,同比增長6.5%;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3.29萬億元,同比下降10.0%。2023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建筑、地產業將在國家穩增長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截至2023年4月,主板建筑概念上市公司已達到72家。這些上市建筑企業總體實力較強,2022年整體業績表現良好。但面對行業的急劇變化,也紛紛在戰略方面做出調整。報告將陸續推出各大上市建筑企業戰略動態,通過戰略與實踐研究,一窺行業發展趨勢,并借鑒其經驗輔以管理決策。
2021年,公司科學謀劃“十四五”發展戰略,確立了公司新的使命、愿景、核心價值觀以及發展戰略。使命:創造中國工程價值建設人類美好生活。
愿景: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卓越工程引領者。
核心價值觀:價值導向、創新驅動、責任擔當、追求卓越。
2021-2025年總體目標為:
圍繞國家戰略,緊貼市場需求,調整國內國外市場布局結構,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協同促進融合發展,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優化業務結構,借勢國企改革深化,加快推進轉型升級,技術做精,專業做強,總量做大,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奮力實現“二次創業”新目標。
到2025年,市場布局明顯優化,積極穩妥推進國際化經營,探索實踐“投建營”一體化項目新模式;加大國內市場開拓力度,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實現國際國內市場均衡發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業務模式顯著轉變,在鞏固傳統工程承包、設計咨詢業務基礎上,積極推動以咨詢規劃設計能力為牽引、先進工程技術和裝備為支撐、投資、融資、建設運營整體解決方案為特色的全價值鏈發展模式,“投建營”業務取得較好進展。科技支撐力顯著增強,建立覆蓋全系統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促進數字化、信息化技術與業務深度結合,推進數字化轉型,科研成果對業績形成有力支撐,優勢領域行業領先地位繼續鞏固。管理效能顯著提升,協同化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管理制度更加完備,管理流程更加高效,融合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協同效應充分體現;深化人才強企戰略,制定人才規劃,打造能夠支撐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人才隊伍。上市公司質量持續提高,公司治理體系和經營質量進一步優化,實現公司市值與內在價值的長期匹配和相互促進,實現公司高質量發展。
2022年,中工國際深入分析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具有的優勢和面臨的挑戰,按照“十四五”戰略規劃發展方向,錨定“轉型發展、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三大戰略主線。公司圍繞國家重點區域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聚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公司不斷推進業務創新和轉型,著力構建以一流的設計咨詢為牽引,以先進工程技術為支撐,以工程總承包為載體的全價值鏈運作模式。從2022年經營情況看——
自成立以來,公司在海外設立了70余家駐外機構,構建起了高效快捷、反應靈敏的國際營銷網絡。在海外市場完成了上百個大型交鑰匙工程和成套設備出口項目,業務范圍遍及亞洲、非洲、美洲和東歐地區,業務涵蓋工業、農業、水務、電力、交通、石化及礦業等工程領域。
2022年,公司在新領域新市場斬獲多個高質量大項目,進一步鞏固公司在優勢領域和核心市場的地位。公司把握RCEP生效機遇,在伊拉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圭亞那等海外市場連續簽署多個“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和民生類項目。2022年,國際工程承包業務新簽合同額18.04億美元;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生效合同額16.51億美元,同比增長160%。截至2022年末,公司國際工程承包業務在手合同余額93.50億美元。
公司堅持發揮核心技術優勢開展工程承包業務,層層落實生產經營責任,優化調整經營策略。樹品牌擴大優質客戶群,加強重點大客戶的持續服務和經營工作。聚焦重點區域、熱點區域,承攬了若干重大項目。依托公司設計技術優勢,在醫療建筑、能源、物流、生態環境、民用建筑、工業工程等領域完成了一系列項目,為業主提供全面、系統的工程建設服務。2022年,公司國內工程承包業務新簽合同25.30億元,同比增長70.26%。
中工國際可為客戶提供前期咨詢、工程設計、規劃設計、技術經濟、造價咨詢、工程專項設計、項目管理、全過程咨詢等服務,涉及醫療建筑、能源環保、現代物流、文旅商業及工業與科學工程等領域,在醫療建筑領域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業務范圍覆蓋我國所有省份及30余個國家,并主編、參編20余項我國醫療建筑設計行業標準規范,是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和技術引領者。2022年,公司國內設計咨詢業務新簽合同23.13億元。
貿易業務依托公司國內外市場優勢,圍繞國際產能合作,積極對接國內制造業出海,聚焦機電產品、農副產品貿易等領域,形成了穩定的產品資源和客戶資源。公司先后完成了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近百個工程項目的物流服務,在海外工程物流領域積累了一定的行業經驗。2022年,中農機增強自營能力建設,不斷提高全流程的自主控制能力,進一步獲取上游資源,不斷豐富貿易品類。中工資源以長三角為中心,將EPC、成套設備出口、商品貿易進出口作為主要業務方向,簽署印尼中青高冰鎳成套設備出口項目等,創新開拓跨境電商零售業務,打造貿易業務新動能。物流業務積極應對供應鏈不暢的巨大挑戰,壓實共同履約責任,全力保障海外工程貨物、大宗貿易出運;發揮俄語地區優勢,積極探索對外業務,中亞專列成功發運,市場拓展再上新臺階。
公司裝備制造板塊主要包括客運索道、自動化物流倉儲、起重機械和散料運輸。客運索道業務多年來在國內始終保持市場占有率第一,北起院產品“客運脫掛架空索道”入選工信部第七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名單;自動化物流倉儲業務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起重機械業務主要為垃圾處理、生物質秸稈發電、危廢處理等環保和新能源領域提供智能化起重設備,細分市場占有率第一;物料輸送業務主要涉及各類物料輸送系統工程的研究、設計、制造、安裝等“交鑰匙工程”。2022年,公司關鍵核心裝備研發與制造業務新簽合同額18億元,同比增長11.46%,行業影響力不斷提升。
2022年,公司通過科技創新拓展新產業、打造新增量,先進工程技術研發與應用成績初步顯現。一是海綿城市領域繼續保持優勢地位,宿遷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修編順利通過專家論證;二是振(震)控制領域深度拓展,連續承接車輛事故模擬實驗平臺隔振控制項目、新華1949文化金融與創新產業園二期地鐵震動影響評估與振動控制項目、蘭州市超靜超穩實驗室防微振設計咨詢項目、梅州市人民醫院動力機房隔振改造實施項目;三是建筑聲學領域高效推進,大型機場單架飛機噪聲超標處置措施研究項目受到業主肯定。
公司先后開發了老撾萬象濱河綜合開發項目、中白工業園等投資項目。中工環境科技作為公司在環保領域重點布局的平臺,除現有投資、建設、運營的污水處理廠以外,積極拓展市政供排水、工業廢水治理、固體廢棄物處置行業等業務領域,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投資運營資產已初具規模。
2022年,公司投建營業務深耕環境工程領域,實現全價值鏈、全產業鏈轉型,新簽合同額5.46億元,創歷史新高。
發展概況:
2022年,中工國際深入貫徹實施“十四五”戰略規劃,堅持轉型發展、融合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圍繞國家重點區域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搶抓市場機遇,持續做好項目履約和市場開發,設計咨詢與工程承包、先進工程技術裝備開發與應用、工程投資與運營三大業務板塊全面實現穩增長;強化科技引領和協同融合,力推各項改革和經營措施,全方位開展能力建設,有效激發內部活力,公司“二次創業”改革成效凸顯,市場布局顯著優化,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實現均衡發展。公司經營業績持續向好,實現營業收入97.17億元,同比增長12.4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34億元,同比增長18.2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96億元,同比增長154.20%。
?注:報告中相關數據來源于中工國際公開資料,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