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海明
一、精細化管理背景
“十四五”以來,建筑業總產值增速、新簽合同額、產值利潤率持續下滑。2023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增速為5.77%,比上年下滑了0.68個百分點;2023年全國建筑業企業新簽合同額增速為-0.91%,比上年下滑了7.27個百分點;2023年全國建筑業企業產值利潤率為2.64%,比上年下滑了0.04個百分點,具體如下圖所示:
“十四五”以來,房地產開發投資額持續下滑,市政、公路、水利、民航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下滑,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額有所回暖但低于“十三五”年度平均投資額,水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上升但總投資規模有限。2023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10913,同比下降9.6%;2022年城市市政固定資產投資22309億元,同比下降4.54%;2023年公路固定資產投資28240億元,同比下降1%;2023年水利固定資產投資11996億元,同比增長10.13%,比上年下滑33.65個百分點;2023年民航固定資產投資1150億元,同比下降6.58%;2023年;2023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7645億元,同比增長7.54%,低于“十三五”期間年度平均投資額7980億元;2023年水運固定資產投資2016億元,同比增長20.1%;具體如下圖所示:
“十四五”以來,產能過剩導致破產重組、超前投資導致債務高企將成為常態,嚴控負債、有效投資將成為發展趨勢。2023年超過1300多家建筑類企業破產重整,超過11家砂石企業、超過62家混凝土企業破產,央企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山西省電力建設二公司于2023年11月28日裁定宣告破產。截至2023年末,我國地方政府顯性債務余額約40.74萬億元,城投公司有息債務余額約為40萬億元,31個省市自治區有14個省份的政府債務率超過300%,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越來越高。2023年12月,國務院印發《重點省份分類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明確天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重慶、貴州、云南、甘肅、青海、寧夏等12個重點省份,地方債務風險降低至中低水平之前,嚴控新建政府投資項目。2023年12月,中央工作經濟會提出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
在建筑業下行且競爭日趨惡化的背景下,“十四五”期間,大部分建筑企業提出推行精細化管理,提升企業競爭力,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但精細化管理成效各異。
二、精細化管理內涵
百度百科認為精細化管理就是落實管理責任,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它要求每一個管理者都要到位、盡職;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結,每天都要對當天的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及時處理等等。
中國化學認為項目精細化管理就是通過加強企業法人對項目的后臺管控,強化企業和項目部兩個管理責任,抓住“成本管理”核心,強化“過程控制”主線,突出“效益最大化”原則,讓精細化管理穿透到工程投標、項目策劃、成本核算、分包管理、物資采購供應、機械設備租賃、調概索賠、結算收款等各個環節,覆蓋到生產組織、風險控制、安全質量管理、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各個方面,推進項目管理方式、盈利模式、運行機制等根本轉變,從而提高項目管理的質量、效率和效益。
中國鐵建認為項目精細化管理是以“成本管理”為核心,強化“過程控制”主線,突出“效益最大化”原則的科學管理方法;通過企業法人對項目的后臺管控,強化企業和項目部兩個管理責任,將精細化管理穿透到工程投標、項目策劃、項目履約、成本要素管控、成本核算分析、確權結算、收尾管理、考核兌現等各個環節,覆蓋到施工組織、風險控制、安全質量管理、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各個方面,優化項目管理方式、盈利模式、運行機制,提高項目管理質量、效率和效益。
筆者認為精細化管理指通過“精益、精準、細心、細致、量化”管理,推進質量、效率和效益提升。
三、精細化管理誤區
一是“重細節、輕精益,重管控、輕支撐”,①建筑企業普遍重視推進管理橫向細化、縱向細化、銜接細化、責任細化,各層級各職能條線將管理要求全面細化,全面推進“強管控”,將關鍵管理權限逐步集中,責任層層傳導、管理層層加碼,通過考核、督查、檢查等手段推進精細化管理措施落地,但部分企業未對各項管理要求進行系統優化,“胡子眉毛一把抓”,關鍵管理環節反而不明確或不精準,未明確精益設計、精益建造、精益質量、精益成本等管理關鍵要點,未制定基層項目部具體操作指導手冊(如各類型工程實體質量精細化圖集、鋼筋工程精細化指導指南、商務管理等精細化指導手冊或操作手冊等),缺乏對基層項目部的科學有效指導(如設計優化指導、商務策劃指導、技術方案指導等),導致基層項目部壓力越來越大,項目管理效率反而在下降。②基層項目部責權利不對等,全面承擔項目經營指標責任,缺乏項目管理人員建議權或調配權,缺乏分包物資設備招投標建議權或決策權,項目經營獎金分配比例也不高,基層項目部經營內驅力明顯不足,項目管理效益持續停滯不前。③基層項目部疲于應對上級單位各種會議、培訓、報表、報告、文件等相關事務性工作要求,存在向不同職能條線重復填報各種信息、數據等現象,占據基層項目部大量工作精力,且各職能條線間推諉、扯皮等現象時常發生,管理內耗現象突顯。
二是“重體系、輕文化,重執行、輕機制”,①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建筑企業普遍重視推進精細化管理體系建設,如中國化學的“19化”、“19集中”,中國鐵建的“22化”、“22集中”、“22環節”,但部分企業對文化理念轉變重視程度明顯不夠,企業文化表面上推崇“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但背地里排擠“不合群、愛站牛角尖”的優秀業務人才、技術人才或技能人才,職工依然存在干得多、錯得多、受批評多的畏難心理,項目部依然存在粗放管理、經驗管理的僥幸心理,優秀業務人才、技術人才或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低于行政管理人員,難以形成“精工細作、精益求精”的文化理念。②建筑企業普遍重視精細化管理體系的宣貫、培訓、交底、督查、考核、評價、改進等工作,推進精細化管理體系執行落地,但精細化管理各項工作需要企業各層級各崗位員工去完成,沒有優秀的員工與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支撐,精細化管理體系執行會打折扣,精細化管理反而會起反作用。部分企業雖然建立完善精細化管理體系,建立配套的崗位工作標準,但部分崗位員工能力素質無法勝任精細化管理工作要求,卻依然擔任關鍵崗位,且缺乏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無法準確計量精細化管理創造的經營效益,關鍵崗位員工無法公平公正的共享超額經營效益或項目經營效益,各類經營獎勵按職位級別進行分配、而不是按價值貢獻進行分配,無法激發關鍵崗位員工積極主動性,導致精細化管理工作打折扣,職工對精細化管理怨聲載道,精細化管理效果不明顯。
四、結語
筆者認為精細化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建筑企業推行精細化管理應重點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轉變“粗放管理、經驗管理”的管理觀念,建立“精工細作、精益求精”等文化理念,弘揚“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逐步形成精細化管理的文化氛圍。
二是要從“重管控、輕支撐”向“強管控、強支撐”升級,加強企業層級對項目的管控和支撐,強化各職能板塊之間的協同,全面強化對基層項目部的指導、幫扶與支撐。
三是要兼顧細化管理與精益管理,建立精煉、精準、細致、細化的精細化管理體系,在各項管理要求細化的同時,推進管理流程優化與管理體系整合。
四是要結合精細化管理工作要求,對企業部分崗位職工進行再培養或調整優化,建立公平、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按價值貢獻分配各項獎金,激發全員積極主動性,推進精細化管理工作落地。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