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盧小濤
一、自然資源稟賦學說
資源稟賦又稱為要素稟賦,指一國擁有的各種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的方面。該學說與經濟學家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說模式并列為國際貿易理論的兩大基本模式。
該學說認為“一國的比較優勢產品,也因而應出口的產品,是他需在生產上密集使用該國相對充裕而便宜的生產要素生產的產品;一國的比較劣勢產品,也因而應進口的產品,是它需在生產上密集使用該國相對稀缺而昂貴的生產要素生產的產品。”舉例說,勞動力豐裕的國家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相反,資本豐裕的國家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而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
資源稟賦決定了各國的比較優勢,由此也決定了國際產業轉移的方向,不管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各國的生產要素稟賦不僅有數量上的差異,還有質量上的差異,一旦國家之間的要素稟賦發生變化,國際產業結構也隨之轉移。當然,受制于產業聚集特性、專業化要求等,產業轉移也有例外的情況,像芯片產業、金融產業等,往往不容易在國家間進行大規模的轉移。
二、建筑業國際化發展三大資源說
作為傳統且為產業鏈低端的建筑行業,其建設施工的業務是被動的。產業鏈的前端是投資,而投資的核心是投資收益,是標的物的國際化市場價值,只有預期的投資回報是正的,且機會成本可控,那么資本才有意愿進行投資。而哪里有投資,哪里才有建筑業市場。從資源稟賦看,影響國際化產業投資進而影響建筑企業國際化發展的三大資源是:化石能源、礦產資源、勞動力資源。實際上,縱觀我國建筑企業“出海”發展歷史,尤其是近些年的國際化發展事實,都是圍繞這三大資源展開的。當然,以國家名義對外進行的援建可另當別論。
1、化石能源帶動的建筑業發展
化石能源在建筑業的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是在中東地區,化石能源不僅是經濟的主要支柱,也是建筑業繁榮的關鍵驅動力。眾所周知,中東地區是全球最大的油氣生產重鎮,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2020年,中東石油產量占全球的34%,天然氣占21.8%,石油和天然氣出口量在全球的占比分別達到36.1%和17.4%。這些能源資源為中東國家帶來了巨額的財政收入,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
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收入是中東國家的主要財政來源。一方面,開采這些油氣資源,需要有基礎的能源(如電力)、冶煉廠、基礎設施(如道路、管道等),這些本身就產生大量的建設需求(當然,這些建設需求在過去幾十年中已多數被歐美和當地建設商承攬);另一方面,油氣資源收入被用于投資基礎設施和建筑業,推動城市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例如,沙特計劃通過“2030愿景”項目,投資數千億美元用于新城市建設和住房改造,這些資金大部分來源于石油收入。阿聯酋政府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投資數十億美元,以改善公共基礎設施和住房建設。可以說,化石能源帶來的財富效應促進了建筑業的發展,使得中東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建市場之一。
當然,盡管化石能源在中東地區建筑業的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但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推進,該地區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為了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中東國家正積極發展新能源和綠色建筑。例如,沙特計劃通過發展光伏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結構的多元化。這些同時為建筑業帶來新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方向。
2、礦產資源帶動的建筑業發展
礦產資源的開采和冶煉活動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支持,如在銅礦、鎳鐵礦等礦產資源的開采和冶煉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礦井、挖礦、選礦廠、冶煉廠等,而為了確保礦產資源的高效開發與運輸,又亟需在道路、橋梁、電力設施等方面加快建設,這些直接帶動了建筑業市場的發展。同時,礦產資源的開采和冶煉活動又帶動如機械制造、物流運輸、建筑材料等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礦產資源帶動的建筑業發展在非洲、南美洲、東南亞等地區尤為顯著。非洲以其豐富的礦產資源聞名全球,如黃金、鉆石、鐵礦石、錳、磷灰石、鋁土礦、銅和石油等。例如剛果(金),其被譽為“世界原料倉庫”、“中非寶石”和“地質奇跡”,礦產資源異常豐富。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統計數據,剛果(金)的鈷礦儲量為340萬噸,占世界鈷礦儲量的47.9%。此外,剛果(金)還是世界排名第二的銅生產國,其銅儲量約為7500萬噸。這些資源的開采與冶煉,直接吸引了大量國際礦業企業前來投資開發,帶動大量的礦山和冶煉廠建設。同時,礦產資源的開發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剛果(金)政府和企業不斷加大對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
3、勞動力資源帶動的建筑業發展
勞動力資源稟賦對產業發展的影響是深遠的,不僅能夠直接影響相關產業的興衰,并通過產業間的關聯效應間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勞動力資源稟賦豐裕的地區,往往更傾向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資源稟賦的豐富吸引大量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入駐,進而需要大量的廠房和倉庫等建筑設施,并間接帶動物流、倉儲、道路的建設。隨著產業的發展,密集的勞動力增加了對住房、商業用房等房地產的需求,間接帶動了建筑業的發展,并促進了房地產及相關產業的繁榮。
從全球范圍來看,歐美日本等國家將制造業產業鏈從中國向東南亞轉移,其本質是借助國際化分工,充分利用東南亞地區的低廉勞動力(不否認受到地緣政治影響),當然也包括中國部分產業鏈向泰國、柬埔寨和緬甸轉移等。以越南為例,據越南計劃投資部外國投資局統計,2024年前9個月,越南新批項目、增資項目和股權并購項目共吸收外資逾247.8億美元,同比增長11.6%。外商對越國民經濟21個行業中的18個進行投資。其中,加工制造業吸收外資最多逾156.4億美元,占越南全國吸收外資總額的63.1%,同比略降0.4%;其次是房地產經營業,43.8億美元,約占17.7%,為去年同期的逾2.2倍;電力生產銷售和批發零售業分列第三、第四位,分別吸收外資11.2億美元和9.2億美元。由于全球貿易摩擦、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等因素影響,如今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選擇到勞動力資源豐富的越南安家落戶。越南2024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4%,為兩年來最強勁的季度表現。其中加工制造業的增長尤為突出,11.41%的增速成為近6年來同期最高的增幅。
越南以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吸引了大量外商來此進行產能轉移,因產能轉移引發的對外貿易規模擴大及工業地產、商業地產、基礎設施的發展促進了建筑業的發展。展望2023-2032年越南建筑行業將持續快速發展。
三、建筑企業“出海”市場策略說
建筑企業“走出去”,難的不是技術、設備,而是對市場的把握,如何實現精準營銷,高效營銷,是“走出去”的關鍵。資源稟賦決定了國際間產業的分工,資本將在風險與收益間取舍,去往收益“最大化”的資源豐富地區。而三大資源豐富的地區,即是建筑業市場“有魚”的地區。針對海外建筑業市場,可大致分為三類:產業發展本身需要的基礎設施(如廠房、冶煉廠、工廠、礦山等)、支撐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如道路、橋梁、港口、機場等)、產業發展基礎上改善民生的設施(市政、房建、公建-警察局、醫院、學校)等,前兩者可認為是生產的必需,后者可認為是生活的必需。此外,在三類劃分的基礎上可增加政治因素類,即援建類設施。
從市場經營思路上看——第一、判斷資源分布情況。除援建類項目外,哪里有資源,哪里才可能有投資,才會有建設的需求,堅持危地不往、亂地不去。第二、跟對投資方。就建筑企業而言的海外投資方可以分為國有資本、民間資本、歐美資本、屬地資本等。建筑企業海外發展的初級階段往往是伴隨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走出去的,或是依托國家對外援建而走出去的。就海外尚無成熟區域市場的建筑企業,最佳選擇依然是綁定國有資本或民間資本。走出去的第二階段可視為對歐美日本資本投資下建設業務的拓展階段。此時,建筑企業往往搭建起全球化的供應鏈、產業鏈管理體系,海外項目運營能力得到檢驗,積累起一定的品牌口碑。第三階段可視為對屬地資本的拓展階段,即與海外屬地市場中的優良投資主體綁定。盡管三階段論并非一成不變或須嚴格遵循,但由于政治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不建議盲目屬地資本作為核心業主進行拓展。第三、構建相對優勢。在國際市場中建立全面的優勢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并非在國內是頭部企業,在國外就能做到完美履約。無論籌劃“出海”還是在海外已發展多年,宜在市場中迅速建立起相對優勢,如商務對接的優勢、全球化采購的優勢、海外項目運營的優勢、產業運維的優勢、合規與風險管控的優勢等,如此,逐步將在國內的專業優勢轉換到海外市場,得以再發展再應用。
從市場經營路徑上看——一是可遵循“能源類企業-礦產資源企業-制造性企業-基建投資企業-房建投資企業”,即“出海”路徑優先以能源類、礦業企業、制造型企業為主,通過提供能源開采與配套建設、冶煉廠、化工廠、礦山開發、礦產開采、廠房建造、機電安裝等建設服務,實現“走出去”并加快經驗積累;再次,拓展大型的基建及房地產投資企業。二是可遵循“援建工程-國別優勢-就地延伸”,即跟隨國家對外相關政策(如一帶一路)下的援建任務,帶動建設團隊“出海”,并圍繞屬地國家迅速建立相對優勢,實現在屬地國的項目拓展。兩種路徑并非彼此割裂,甚至是相互交織的,建筑企業在“出海”路徑選擇的關鍵是精準營銷。比如針對礦業企業,能否找到具備海外發展計劃的前50強,比如針對制造型企業,能否找到服裝類、食品類、電池類前50強,并與這些企業建立、保持通暢的高端交流。
“出海”是我國建筑企業“十五五”期間大勢所趨。但海外市場一直是我國總承包企業的一塊心病,巨額虧損事件頻發,令人心痛。與國內項目不同,海外項目在市場營銷、項目管理模式、資源組織方式、合約管理等方面各具差異。能否有效控制風險、積極應對挑戰,直接決定了海外項目的成敗,因此,要實現海外、國內兩個市場高質量發展,其關鍵在于練好內功,強化經營機構的設置、交易結構設計、供應鏈體系搭建、產業鏈延伸、合規性運作等。此外,“出海”不是一錘子買賣,若投入巨大的物力人力財力,干完一個項目后續無以為繼,則是得不償失的,因此圍繞三類資源加快運維能力、就地延伸能力建設是建筑企業必須考慮的重中之重。建筑企業出海宜立足國內,放眼全球,以全新視角實現海外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