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叢厚陽
建筑業是典型的被動行業,并不能自發式增長,受其他行業發展和投資的直接影響。行業從業者今年大都感受到了行業正在“下行”,而且可能是長時間甚至不可逆的下行。筆者謹從以下10個方面幫助同行理解和分析建筑行業的“下行”:
(1)從國家城鎮化與經濟增長規律來看,對標發達國家發現,城鎮化率達65%和75%兩大關口時,建筑業增速均明顯放緩,而我國2022年末城鎮化率達到65.22%,2023年末城鎮化率達到了66.16%。
(2)從建筑行業對國家GDP的貢獻角度來看,發達國家建筑業對GDP的貢獻普遍在3%-5%之間,而我國近幾年來建筑業對GDP的貢獻長期保持在7%左右,2023年對GDP的貢獻率為8.8%,未來建筑業對GDP的貢獻占比預計將呈下降趨勢。
(3)從建筑業總體數據看,建筑業企業新簽合同額2023年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2024年前三季度,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建筑業新簽訂單223177億元,同比下降4.7%。
(4)從建筑業結構數據來看,房建工程占建筑業總產值近年來一直穩定在60%以上,而房地產開發建筑工程投資自2022年4月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后,至2024年9月已經連續29個月出現同比負增長,單月平均降幅為-9.81%,在房地產投資下行還未見底、地方政府債務尚待化解的經濟環境下,新興產業無法彌補房屋建筑工程下行帶來的市場萎縮。
(5)從行業企業結構來看,以房建為主業的企業數量最多,同質化產能嚴重過剩,進一步強化了行業整體下行的感受。
(6)從行業企業競爭態勢來看,企業分化嚴重,大體量的頭部企業增速高于行業平均增速,擠掉了大量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導致業務量下降的企業數量增大。
(7)從頭部企業的數據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八大建筑央企合計新簽訂單105554億元,同比下降3%。八大建筑央企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的同時,新簽合同額卻同比下降,其他同行企業新簽合同額下行壓力可想而知。
(8)從行業企業數量來看,行業新增企業數量近年來仍然以較高速度增長,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競爭,“狼多肉少”。
(9)從行業企業的生存策略來看,建筑企業跨專業競爭,對一些企業來說新的行業往往是另外一些企業的主業,相互之間不分專業、不分客戶、不分領域(包括海外市場)的惡性低價競爭、同質化競爭,從而導致行業利潤率持續下行。
(10)從心理感受角度看,對大多數建筑企業來說,當前的經營情況與過去十幾年的快速增長差太多,心理落差較大,明顯感覺“下行”。
對很多建筑企業來說,“十五五”需要的也許是生存戰略。悲觀者正確,樂觀者前行,危機并存,危中有機,建筑企業要在“變局”“困局”中尋求“破局”,構建新坐標,探尋新路徑,打造新能力,激發新活力,打開新空間,實現新突破,穿越周期,活下來、活得好、活得久。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