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海明
一、海上風電相關政策研究
中央明確發展海上風電。202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海上風電,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通道建設。
海上風電上網電價進入市場化階段。2020年1月,財政部、發展改革委、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新增海上風電和光熱項目不再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按規定完成核準(備案)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機組完成并網的存量海上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按相應價格政策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2025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參與市場交易。新能源項目(風電、太陽能發電)上網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新能源電價將正式告別“基準電價+補貼”的定價機制和電量保障性收購時代。
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趨勢明顯。2024年12月,自然資源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海上風電項目用海管理的通知》,明確鼓勵海上風電集中集約布局、集群式開發,避免大面積零散分布,保障海上風電基地建設。推進深水遠岸布局,屬于新增海上風電項目的,應在離岸30千米以外或水深大于30米的海域布局;近岸區域水深超過30米的,風電場離岸距離還需不少于10千米;灘涂寬度超過30千米的,風電場內水深還需不少于10米。我國近海海上風電資源開發利用已趨飽和,且面臨與近海養殖、漁業捕撈、航線開發等爭奪有限資源等問題,海上風電產業逐漸邁向深遠海。
少數城市補貼深遠海海上風電項目。2022年11月,上海市發展改革委、上海市財政局印發《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發展專項資金扶持辦法》(2022),明確適用于本市2022-2026年投產發電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對企業投資的深遠海海上風電項目和場址中心離岸距離大于等于50公里近海海上風電項目獎勵標準為500元/千瓦,單個項目年度獎勵金額不超過5000萬元,根據項目建設規模給予投資獎勵,分5年撥付,每年撥付20%;對場址中心離岸距離小于50公里近海海上風電項目,不再獎勵。2025年2月,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做好2025年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專項資金獎勵項目申報和資金撥付工作的通知》,明確根據《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發展專項資金扶持辦法》,規范有序做好項目申報組織,確保資金申請撥付準確及時。
海上風電與產業融合發展成為發展趨勢。2023年2月,國家能源局印發《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統籌推進海上油氣勘探開發與海上風電建設,形成海上風電與油氣田區域電力系統互補供電模式;積極有序開發漂浮式風電,為深遠海油氣平臺輸送綠色電力。2024年12月,自然資源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海上風電項目用海管理的通知》,明確鼓勵立體復合利用,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利益相關者協調一致的前提下,鼓勵在已取得合法用海手續的海洋油氣開發區、深遠海養殖區等已開發利用海域建設海上風電;鼓勵新增海上風電項目用海采用“風電+”的綜合開發利用模式實現“一海多用”,通過統一設計、統一論證,建設一定比例的網箱養殖、海洋牧場、海上光伏、波浪能發電、制氫、儲能等設施,切實提高海上風電場區海域資源利用效率;已經批準的海上風電項目,鼓勵在風電場內進行復合利用。2025年2月,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中國科學院、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海洋能規?;玫闹笇б庖?/span>》,明確推進波浪能規?;茫诓ɡ四苜Y源富集區域,穩步推進建設兆瓦級波浪能規?;圏c工程;支持波浪能與海上風電同場開發,共建共享配套基礎設施,降低波浪能資源綜合開發成本;鼓勵海上風電場配套開發波浪能。
二、海上風電市場前景研究
海洋生產總值持續穩定增長。《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105438億元,比上年增長5.9%,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8%。在“海洋強國”戰略背景下,海洋生產總值增速將高于GDP增速,按5%增速測算,預計2025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10710億元。2024年海洋產業實現增加值43733億元,比上年增長7.5%,按7%增速測算,預計2025年海洋產業實現增加值46794億元,海洋產業持續穩定增長,為“海上風電+海洋產業”融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會回升。2024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404萬千瓦,同比下滑33%,在海上風電政策支持、投資補貼調整、上網電價市場化、向深遠海邁進的背景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會出現波動,預計2025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會回升至600萬千瓦以上,深遠海海上風電、“海上風電+”(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上風電+海水制氫、海上風電+海上光伏、海上風電+海洋能等)融合發展前景廣闊,但對施工設備與施工工藝要求越來越高。
海上風電項目投資額將超千億。從2024年11月-2025年2月招標的部分海上風電項目來看,項目招標人主要是“五大四小”發電集團、地方政府平臺公司,項目投資額基本超過20億元,風機成本占比超過35%,基礎及施工成本占比超過25%,施工周期18個月左右,主要采用EPC總承包模式,主要由中能建、中電建設計院牽頭的聯合體單位中標,預計2025年中國海上風電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建安產值超過250億元。
三、結語
建筑企業應把握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機遇,結合企業自身資源稟賦,綜合評估是否需要介入海上風電業務。建筑企業要深入研究國家及重點省市海上風電政策與重點項目清單,重點聚焦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廣東、福建等海上風電基地,重點關注“五大四小”發電集團、地方能源國企等客戶投資項目信息,重點研究深遠海海上風電施工技術與“海上風電+”融合發展模式,與中能建、中電建設計院等加強溝通對接,以專業分包模式切入海上風電施工業務,通過利潤分成、聯合運維等方式與海上風電船舶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積累海上風電施工業績,逐步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組建聯合體承接海上風電EPC項目。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