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績效考核推行現狀
當下絕大多數公司都在推行績效考核,達到預期效果的公司認為績效考核是個好東西,能把戰略任務層層分解傳達到每個員工,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年年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公司效益好了,員工利益當然也更有保障,公司和員工實現互利雙贏;效果未達預期,但仍有效果的公司,認為績效考核也就一般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阻力較大、績效考核未執行甚至因為績效考核明爭暗斗,上演派系之爭,導致公司業績下滑的,則認為績效考核沒必要再搞。
而無論效果是好或壞,公司都會存有這么幾個現象:
1.盲人摸象
公司高層擬定年度目標,指示人力資源部門進行分解,由于過程未進行充分溝通,員工拿到自身考核內容后,很是迷茫,對某些指標或目標值的設定充滿不解,為什么要考這么東西呢,公司領導怎么想的。
2.疲于應付
由于公司下達的目標值偏高,而過程中公司又沒有給予及時的資源和支持,員工疲于應付,再加上部分公司實施的考核周期過短,月、周、日,員工忙于填寫各種表格,導致公司員工都在為考核的事情忙的現象。
3.斗智斗勇
公司下達指標任務時,被考核部門、員工提出各種資源需求,盡一切努力壓低考核目標值,為此不惜讓分管領導向人資部門施壓,而指標任務確定后,只對考核指標負責,需要協助其他部門的事項一概往后靠。
4.一團和氣
現在社會都講人情,無論是人資部門主導考核,還是組成考核委員會來進行考核,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時候拉不下臉,手松一松,尺度寬一些,彼此照顧下,你好我好,一團和氣。
二、?公司推行績效考核的初衷
無論績效考核是否帶來預期的效果,公司領導都要想一想當初為何要推行績效考核,是人云亦云,同行公司都在搞,我的公司也要搞,還是公司執行力不夠,辦事拖沓,員工懈怠,通過績效考核把任務層層分解,壓擔子,激發員工潛能,或者是要借助績效考核末尾淘汰,辭掉一部分人,換一批新鮮血液,亦或者是配套薪資改革或中長期激勵而要開展績效考核等等。
筆者認為這一切都與人性有關,老板、領導、員工都是人,是人就脫不開人性的束縛,俗語講人都有七情六欲,或是物質上,或是精神上,老板或領導想把公司越做越好,經濟上得到豐厚回報,同時得到家人、員工、社會的認可和尊重,精神上得到滿足,而員工則想工作就要有報酬,想要公司提供機會,讓自身技能得到提升,如果收入豐厚,能力得到提升和充分釋放,員工滿足感就會較高。
而這一切的實現,都需要公司里的每位員工深度剖析自己,老板或領導是否要花最少的錢干最多的事,員工是否要拿更多的錢干更少的事,源于貪和惰,公司是利益結合體,公司老板或領導要正確對待、善加引導個人和員工的貪和惰,幫助每一位員工去修行,貪本身沒問題,但要在公司的制度框架下,要正大光明;惰則堅決不允,公司要善加施壓,激發其潛力,讓其境界上去追求更高的自我價值,于此公司和員工都能獲得無量功德。
公司在推行績效考核前、考核中,亦或者要放棄時,需要靈魂三問,我的初衷是什么?
三、?績效考核主要工具比較
當下績效考核的工具主要有四種:KPI(關鍵績效指標)、BSC(平衡積分卡)、MBO(目標管理)、OKR(目標與關鍵成果),不存在孰優孰劣,主要看是否運用得當。
1.KPI
KPI是當下應用范圍最廣的績效工具,關鍵績效指標通過戰略目標、崗位自身職責、年度重點工作來提取,目標值通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雙向溝通確定。
KPI適用于外部環境和公司內部環境比較穩定,目標值在年度內一般不做調整或僅做局部調整,公司領導崇尚業績和數據說話,有完善的制度體系來支撐績效考核所需數據的準確性。
KPI工具在實際應用中還要特別注意對公司短板的考核,并且加大權重,以此來促使公司和員工能力的提升。
2.BSC
BSC更講究考核指標的平衡和內在邏輯關系,如長期指標和短期指標、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通過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四個角度來闡述公司戰略,員工學習和成長促進內部運營的高效,內部運營高效才能使得客戶滿意度提高,客戶滿意度提高又使得公司獲得更好的財務收益,一環套一環。
BSC適用于管理相對成熟的公司,尤其適用于大型多元化產業集團或公司業務需要多個部門緊密協作,譬如有搞設計、有搞產品生產、有搞配套服務、有搞銷售,那么在集團總部下達各板塊年度目標時,可以借助BSC很好的把戰略目標分解下去,讓各板塊能夠清晰的知道自身的定位,以及自身目標完成情況對兄弟單位及整個集團的影響。
在運用BSC選取指標時,對需要多個部門密切協作完成的任務,要細化各相關部門的具體責任,誰主導、誰配合、前置事項完成標準等都要清楚,筆者建議對公司影響較大的該類指標,編制專門的管理制度,設置專門的工作小組。
3.MBO
提到目標管理,往往會與計劃管理聯系到一起,公司規模較小、成立之初或管理基礎薄弱時多采用此工具,公司層面列出年度重點工作和目標,分解到各部門,各部門再做進一步補充。
采用此工具,要求公司必須做好追蹤,周會、月會,各相關責任人要匯報完成情況,亟待解決事項等,便于及時采取措施。
目前MBO多與KPI、BSC結合使用,把KPI、BSC所設定的目標值轉為具體的工作計劃,把年度目標值轉化為季度或月度,進而進行月度或季度的工作計劃管理。
4.OKR
OKR起源于科技公司,目前也主要應用于科技類公司,某種程度上也可把OKR看成是MBO與KPI的結合體。
不確定性大的工作采用MBO,也就是OKR中的O,確定性的工作采用KPI,也就是OKR中的KR,只不過OKR對目標的管理頻次更短,因為不確定性,所以要密切關注,同時賦予考核對象更大的自主權,因為目標往往是比較有挑戰性,最核心一點則是,員工年底考核主要對確定性部分(KR)進行考核,對員工挑戰性目標(O),完成獲得相應獎勵,沒有完成也不會對其年底績效造成影響。
OKR適用于外部環境不確定、管理比較成熟、有相對公正的績效文化、員工能力和自主性較高、偏向于追求自我、對物質不敏感同時工作中存在較多試錯、目標調整頻次高的公司和研發團隊。
四、?幾點建議
結合當下公司績效考核現狀、實施績效考核初衷以及當下的四種績效考核工具,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公司領導參考,以期對開展績效考核有所幫助。
1.績效文化的營造
公司推行績效考核時,一定要打造公平公正的績效文化,也就是員工貢獻與所得要相匹配,倡導奉獻、公平公正的企業文化,用當下時髦的話講就是不要讓老實人吃虧,當然這個老實人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貢獻。
文化的營造需要與之相配套的行為準則,哪些行為是公司鼓勵的,哪些是杜絕的,如何獎懲,要形成制度文件,確定下來。
2.領導者的修煉
績效考核多數始于領導者,那么領導者在實施前要問下自己,為何要實施績效考核,我的初衷是什么?初衷明確后,就是選取績效考核工具,投入力量開展此項工作。
在實施過程中,有幾個關鍵點需要特別注意,一個是下達績效目標時,要讓員工跳一下或者站在椅子上能夠夠到,既激發了員工的潛力,也讓員工保持了動力,能夠不斷持續下去,有的領導在下達目標時,員工站在桌子上,跳著都夠不到,也就失去了目標的導向作用,目標值設定,領導一定要大氣;另一個是,領導者自身要確保公平公正,不能為某個部門或分管領導放水。
3.績效工具的選取
四種工具在第三部分已做介紹,在此再講述幾點,當下多數公司是同時采用幾種考核工具,如KPI+MBO、BSC+MBO,就是為了更好地將績效考核與員工的日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將指標細化為工作計劃,時時回頭看,查找不足(能力上還是資源上),及時補上,年底時既完成了工作目標,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不同部門也可采用不同的工具,如生產部門可采用KPI,研發部門可采用OKR。
績效考核工具的選取與領導者的風格關系甚大,尤其是與民營企業老板的領導風格關系更大,軍人作風,雷厲風行,對下屬是任務導向的領導,更適用于KPI,一切業績說話,而隨性、礙于情面的領導,也就是所謂的佛系領導,更適合于MBO,大家一起搞搞計劃,經常在一起開開會,共同面對。
4.制度體系的建設
推行績效考核,需要明晰的權責分工,以及完備的制度體系,以此來明確各考核主體責權,便于指標選取,也便于各部門及部門內員工間的協作配合。
完備的制度體系也才能提供更準確地過程和結果數據,也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如周例會制度、工作計劃管理制度、投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
5.加強過程管理
績效考核不是年初確定,年末考核,而是要在年初確定后,細化分解為半年度、季度、甚至是月度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建立追蹤分析機制,如員工績效診斷機制,定期分析員工績效完成情況,分析是員工能力問題、態度問題、資源支持問題、還是公司環境問題等,及時發現這些問題:能力不足,加大培訓;態度問題,各方影響,使其端正;資源支持不足,領導協調配置資源等。
歸根一句話,績效考核的重點在于過程,過程搞好了,結果不會差!
6.實施中長期激勵
老話講,聚散皆是緣,那么在一起共事的一段時間內,如果公司能夠實施中長期激勵,或超額效益獎、或虛擬股權、或項目收益分紅等,大家合作會更緊密,員工也更能激發自身最大潛能,調動自身的一切資源做好工作,服務好公司,這時,公司擁有的員工數量不是只有與公司簽訂勞工合同者,更有其家人、朋友、朋友的朋友。公司能夠借助的資源也會爆炸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