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亚洲免费视频|国产精品12345|欧洲激情av|色屋屋aⅴ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欧洲一级黄

總經理手冊

建筑央企發展戰略、競爭優勢及經營情況 對比分析

作者:李中帆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建筑業規模不斷擴大,支柱地位日益凸顯,建筑業市場結構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由原來國有和集體建筑企業的壟斷市場,轉變為現在的國有、集體、民營、港澳臺、外資等建筑企業百花齊放的開放競爭格局。截至2021年底,共有建筑業企業12.87萬個,比上年增加1.2萬個,增速10.3%(為歷史最高),國有及國有控股建筑業企業7826個,比上年增加636個,占建筑業企業總數的6.08%。其中,建筑央企更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領頭羊和排頭兵,截至2021年底,CR4(建筑央企營業收入前四名)和CR8分別達到了為16%和21%,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在它們高速發展的背后,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和重點關注的地方?在此,作者以CR4成員為例,從“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戰略、競爭優勢、經營情況等三個維度進行對比分析,給讀者以啟示與思考。



一、中國建筑

(一)發展戰略

1.“一創五強”戰略目標

以創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為牽引,致力成為價值創造力強、國際競爭力強、行業引領力強、品牌影響力強、文化軟實力強的世界一流企業集團。

2.“四位一體”業務布局

勘察設計、投資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房屋建造工程,為城市建設提供全領域、全過程、全要素的一攬子服務。

3.“166”戰略舉措

“1”個提高,是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6”個致力,是指致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致力創新驅動發展、致力服務國家戰略、致力深化國企改革、致力加快轉型升級、致力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

“6”個專項,是指深化巡視整改、加強科技創新、清理低效無效資產、提升基礎管理、推動信息化建設、狠抓安全生產專項行動。


(二)競爭優勢

1.市場化運營優勢

創造性地挖掘并滿足客戶需求,通過高品質的產品和超值服務,贏得和創造顧客。通過清晰界定目標、科學設計流程、強化高效運營,追求卓越績效。倡導規模經濟,提高資產周轉效率,獲取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資產收益。始終高度關注現金流,并采取一切措施確保經營性現金凈流入。

2.相關多元及縱向一體化拓展優勢

在選擇產品(或服務)方面,基于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走多元化道路。積極在基礎設施投資建造業務等領域進行橫向拓展。致力于投資、設計、建造、運營、服務等縱向一體化的拓展方式,努力構建起獨一無二的市場地位。

3.高品質、低成本和差異化競爭優勢

高品質源于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和組織方式優勢。低成本源于一體化運作模式、集約效應和速度經濟。子企業通過貫徹“差異化”策略,分別聚焦不同細分市場、專業、區域,形成各自的“拳頭產品、特色服務”。

4.授權和集中有度的管控優勢

總部定位為戰略管控型總部,對二級子企業堅持放活與管好相統一。二級子企業根據公司授權開展經營,根據承擔責任的大小享有相應權限。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采取不同的市場競爭策略,并采取相應的管控模式。

5.“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優勢

秉承“專業化、職業化、國際化”的人才發展戰略,遵循“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和“關注個體”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建立與個人價值創造和能力相結合、共享企業發展成果的薪酬激勵機制,實施多元化的中長期激勵機制。

6.產融結合優勢

積極發揮產業金融的獨特作用,在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中,針對主營業務的多元化需求,挖掘內部金融服務機構潛力,通過多種手段,為主營業務發展提供金融服務。

7.科技創新優勢

依托全產業鏈業務布局,形成了涵蓋建筑產品研發、設計引領、專業制造、科技建造、智慧運維的技術體系,構建了綠色建造、智能建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擁有“2+6”“中國建筑科技創新平臺”核心研發機構、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4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含分中心)、74個省部級企業技術中心、41家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134家高新技術企業、11個博士后工作站……


(三)經營情況

從經營數據看,中國建筑2021年的營收為1.89萬億元,業務布局主要在房建、基建、房地產開發、勘察設計以及其他業務等5大板塊,營收占比分別為59.53%、21.28%、17.18%、0.56%和1.46%。具體如下:

表1:中國建筑2021年經營數據

中國建筑2021年經營數據.png


中國建筑2021年區域營收情況.png


圖1:中國建筑2021年區域營收情況



二、中國中鐵


(一)發展戰略

1.“四強五優”“世界一流”戰略目標

“十四五”末,實現“四強五優”,建設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綜合型建筑產業集團。

“四強”:創新能力強、競爭能力強、抗風險能力強、發展能力強。

“五優”:人才優秀、資產優良、產業優質、業績優異、文化優勝。

2.產業布局

積極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產業形態,著力提升在全球、國內、行業的首位度。做強設計咨詢、工程建造、裝備制造三大核心業務,趕超世界一流水平;要做優特色地產、資產經營兩大重點業務,打造國內一流品牌;要做專資源利用、金融物貿兩大支持業務,建設行業一流平臺;要做大相關新興業務,開啟第二增長曲線。

3.“123456”發展策略

聚焦“1大任務”:堅持高質量發展,奮力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突出“2項原則”:黨建引領、科學治理,發展優先、質量第一。

堅守“3條底線”:黨風廉政風險底線,企業債務風險底線,安全質量環保風險底線。

實現“4強5優”:同上。

統籌“6大關鍵”: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堅持戰略引領,強化戰略管控;深化改革;建立現代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重塑績效考核體系;構建新的增長方式。


(二)競爭優勢

1.基建全業務優勢

業務范圍涵蓋了鐵路、公路、市政、房建、城市軌道交通、水利水電、機場、港口、碼頭等幾乎所有基建領域,能夠提供建筑業“縱向一體化”的一攬子交鑰匙服務。

2.專業技術及科技創新優勢

在高鐵建設、地鐵建設、橋梁建設、隧道建設、鐵路電氣化、盾構及高速道岔研發制造、試車場建設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獨特的管理和技術優勢,部分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0個博士后工作站、44個省部級研發中心(實驗室)、19個國家認定的技術中心和120個省部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

3.先進機械裝備制造優勢

擁有國內數量最多的隧道掘進機械(盾構/TBM)、國內數量最多的用于鐵路建設的架橋機及鋪軌機,以及國內數量最多的用于電氣化鐵路建設的架空接觸線路施工設備。能夠自行開發及制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專用重工機械,目前是亞洲最大、全球第二的盾構研發制造企業,是國內最大的鐵路專用施工設備制造商,是世界上能夠獨立生產TBM并具有知識產權的三大企業之一。

4.專家團隊優勢

擁有充足的企業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儲備,專業結構合理。截止2021年底,全公司擁有專業技術人員20萬余人,其中正高級職稱3000余人,高級職稱4.1萬余人,中級職稱8萬余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9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9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264名。


(三)經營情況

從經營數據看,中國中鐵2021年的營收為1.07萬億元,業務布局主要在工程建設(含基建和房建)、房地產開發、工業制造、勘察設計以及其他業務等5大板塊,營收占比分別為86.04%%、4.68%、2.22%、1.64%和5.42%。具體如下:

表2:中國中鐵2021年經營數據

中國中鐵2021年經營數據.png


中國中鐵2021年區域營收情況.png

圖2:中國中鐵2021年區域營收情況



三、中國鐵建


(一)發展戰略

1.總體戰略

建筑為本、相關多元、價值引領、品質卓越,發展成為最值得信賴的世界一流綜合建設產業集團。

——“建筑為本”就是要堅持以建筑業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

——“相關多元”就是要堅持構建多元協同的產業格局。

——“價值引領”就是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價值導向。

——“品質卓越”就是要堅持立足本質屬性,全方位打造“品質鐵建”。

——“最值得信賴”就是要堅持做到“五個信賴”:黨和國家信賴、社會信賴、客戶信賴、股東信賴、員工信賴”。

2.“8+N”產業格局

大力發展“8”個重點產業:工程承包、規劃設計咨詢、投資運營、房地產開發、工業制造、物資物流、綠色環保、產業金融;積極培育“N”個新興產業:城市運營、文旅康養、信息技術、新材料等。

3.“一創六化”重點發展任務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培育持續發展新動能;統籌推動集約化發展,構建資源配置新格局;全面推行精益化管理,實現質量效益新提升;大力發展專業化運營,塑造市場競爭新優勢;積極瞄準數字化轉型,開創信息化建設新局面;堅定深耕國際化經營,贏得海外優先新突破;深入推進一體化協同,探索合作共贏新路徑。


(二)競爭優勢

1.專業技術優勢

在高速、高原、高寒鐵路,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設計及建設領域確立了行業領導地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不斷涌現,部分工程裝備填補了國內空白,一些大型養路機械制造能力躋身國際一流水平,地下水下工程建設、磁懸浮工程建設、四電系統集成等技術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2.全產業鏈優勢

完成了沿建筑業產業鏈的全面布局,業務涵蓋工程承包、規劃設計咨詢、投資運營、房地產開發、工業制造、物資物流、綠色環保、產業金融及新興產業,在鐵路、公路、城市軌道交通、房建、市政等眾多領域具備全產業鏈服務能力。

3.品牌信譽優勢

樹立了“誠信創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企業價值觀,形成了長期穩固的政府關系、市場資源和客戶群體。設計建設了我國50%以上的高速鐵路和普速鐵路、40%以上的城市軌道交通、約30%的高等級以上公路,制定了中國高速鐵路50%以上的建設標準,承建了1000多項海外工程,贏得了較高的企業信譽,打造了CRCC和CCECC兩個國際知名品牌。

4.鐵道兵文化優勢

不斷繼承和發揚“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的鐵道兵精神,全面開展企業文化與品牌提升工作,構建了新時代中國鐵建文化體系和品牌體系基本輪廓,賦予了中國鐵建文化新的內涵,為企業改革發展凝聚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蘊。


(三)經營情況

從經營數據看,中國鐵建2021年的營收為1.02萬億元,業務布局主要在工程建設(含基建和房建)、房地產開發、工業制造、勘察設計以及其他業務等5大板塊,營收占比分別為82.04%%、4.65%、2.01%、1.78%和9.52%。具體如下:

表3:中國鐵建2021年經營數據

中國鐵建2021年經營數據.png


中國鐵建2021年區域營收情況.png

圖3:中國鐵建2021年區域營收情況



四、中國交建


(一)發展戰略

1.戰略目標

(1)總體發展目標: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質量型世界一流企業。

(2)核心戰略目標:到“十四五”末,保中國和亞洲國際承包商第一的絕對領先優勢,保國務院國資委央企考核A級的排名前列,爭取進入世界五百強前50位。

2.“123456”總體發展思路

“1”是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

“2”是突出“兩大兩優”,即大交通、大城市,優先海外、優先江河湖海。

“3”是聚焦“三重”,即重點項目、重要區域、重大市場。

“4”是深化“四做”,即做強投資、做大工程、做實資產、做優資本。

“5”是推動“五商”落地,即工程承包商、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商、特色房地產商、基礎設施綜合投資商、海洋重工與港機裝備制造集成商。

“6”是加快“六化”建設,即市場化機制、國際化水平、專業化精神、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管理、信息化支撐。


(二)競爭優勢

1.交通基建優勢

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公路與橋梁的設計與建設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中國最大的國際工程承包公司、中國最大的高速公路投資商;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工程船船隊;擁有近60項特級、甲級、綜合甲級資質。

2.科技創新優勢

擁有集應用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工程化與產業化研發于一體的“三級三類”平臺體系,組建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組成的公司高端科技智庫,擁有院士1名、院士工作站4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個,部分技術躋身國際領先行列和國內行業領先地位。

3.海外經營優勢

公司是中國首家實現整體海外資本市場上市的特大型國有基建企業。公司持續鞏固互聯互通合作基礎,拉通國內與海外管理鏈條,全面推動組織機構、人才培養、項目管理、風險防控體系性升級、機制性重塑,實現一體化管理。全力推動重大項目穩步實施,多個海外項目榮獲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和ENR獎項,在海外樹立了一批標志工程、品質工程、民生工程,實現了海外新簽合同額穩中有升。


(三)經營情況

從經營數據看,中國交建2021年的營收為0.69萬億元,業務布局主要在工程建設(含基建和房建)、勘察設計、疏浚業務以及其他業務等4大板塊,營收占比分別為85.27%%、6.68%、6.02%和2.04%。具體如下:

表4:中國交建2021年經營數據

中國交建2021年經營數據.png

中國交建2021年區域營收情況.png

圖4:中國交建2021年區域營收情況



五、總結

從發展戰略上看,在“十四五”戰略目標上,四大建筑央企都提出要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其中,中國建筑、中國鐵建、中國交建都提到了“品質”“品牌”“質量”,中國建筑和中國中鐵都提到了“文化”,中國中鐵和中國交建都提到了“科技”“創新”,中國建筑和中國鐵建都提到了“價值創造”“價值引領”,中國建筑和中國中鐵都提到了“行業引領”“產業優質”。在業務布局上,四大建筑央企都圍繞各自主業布局,不斷強化“投建營”一體化能力;其中,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同時突出了新興業務的戰略布局。

表5:四大建筑央企“十四五”發展戰略對比

四大建筑央企“十四五”發展戰略對比.png


從競爭優勢上看,四大建筑央企都擁有“科技創新”“專業技術”優勢和全產業鏈優勢,并形成了差異化的比較優勢:中國建筑表現在市場化運營、高品質和低成本服務、組織管控、人力資源、產融結合等方面;中國中鐵表現在基建全業務、先進機械裝備制造、專家團隊等方面;中國鐵建表現在品牌信譽、鐵道兵文化等方面;中國交建表現在交通基建和海外經營上。


表6:四大建筑央企競爭優勢對比

四大建筑央企競爭優勢對比.png

從經營情況上看,在營收方面,2021年中國建筑以1.89萬億元的營收在四大建筑央企里獨占鰲頭,高于第二名中國中鐵43.39%。在營收占比方面,四大建筑央企2021年的差距明顯:中國建筑主要營收集中在房建板塊,占近60%;中國中鐵、中國交建、中國鐵建的主要營收則集中在基建板塊,分別有73%、65%和57%的占比。中國建筑在房地產開發的營收占比明顯高于其他三家,中國交建在勘察設計和疏浚業務的營收占比高于其它三家,中國鐵建在多元化業務的營收占比上體現出一定的優勢。

四大建筑央企各業務板塊2021年營收情況(億元).png

圖5:四大建筑央企各業務板塊2021年營收情況(億元)


四大建筑央企各業務板塊2021年營收占比情況.png

圖6:四大建筑央企各業務板塊2021年營收占比情況

在毛利潤方面,四大建筑央企2021年的差距基本不大。在工程建設(含基建和房建)板塊中,中國交建毛利潤最高,超過10%;其它三家都在8%左右。在勘察設計板塊中,中國鐵建的毛利潤最高,達到33%,比最低的中國交建高出15個百分點。在其他業務中,中國建筑的毛利潤最高,超過30%。在房地產開發和工業制造板塊中,各家毛利潤基本一致。中國交建的疏浚業務毛利率介于工程建設和房地產開發之間,不到15%。


四大建筑央企各業務板塊2021年毛利潤情況.png

圖7:四大建筑央企各業務板塊2021年毛利潤情況

在區域營收方面,中國交建的海外營收占比最高,為13.31%,其它三家的海外營收占比都在5%左右,說明中國交建的國際化程度要好于其它三家。


四大建筑央企2021年區域營收情況.png

圖8:四大建筑央企2021年區域營收情況

綜合來看,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經濟政治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及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挑戰,四大建筑央企都聚焦主業、穩掌船舵,制定了高質量發展戰略,明確了“世界一流”戰略目標,形成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在各自細分領域構筑了獨特壁壘,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未來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客服

電話客服

021-61997709

聯系郵箱

hywit@hywit.com

反饋

置頂